你好呀,我是阿龍。
這是我的第35篇原創文章!
寫在前言:不客氣得說,我寫的文章,比起普通的網賺文,要深度很多。
有時候會寫賺錢玩法,有時候會寫賺錢思路,有時候也會分享賺錢案例。
大家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各取所需吧。
今天屬于思路篇,會舉幾個小案例。
盤點下交易市場。
一對一,一對多,甚至多對多的交易和買賣,在現階段來說已經算深度紅海,相當飽和了。
哪怕你換著平臺來操,從淘寶跳到京東,又從京東跳到拼多多,再從平多多跳到閑魚等等等等,其實歸根結底都是賣貨屬性。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草根越來越難出頭,是這幾年網賺圈里流行的一句話。
早幾年,站長大井噴的時候,千萬身家的那是此起彼伏的涌現出來。我們都有草根站長這么一說。
互聯網時代,草根逆天改命最顯著的時期就是淘寶創業年和草根站長年。
后來涌現出的平臺,大部分都是品牌去包圓了,再小部分是有用戶資源有大把資金的第一批互聯網創業者進去二次掘金了,最后輪到的才是那些有眼光有魄力的第二批互聯網創業者。
所以,如果逃脫不開賣貨的屬性,希望等到新的互聯網創業高潮的年景,就只能是工具質的改變。
比如公眾號的崛起,把“pc端網站閱讀”改變成“微信內移動端的閱讀”;
再比如抖音的崛起,把“文字獲取信息”改變成“視頻獲取信息”;
再比如b站的崛起,把“碎片化學習”改變成“整合式學習”。
不需要等太久,按照互聯網翻篇的速度,小則三年,大則五年,必有新軟件、新玩法。
但教大家好好等著嗎?
這顯然不是我一貫的文風。
除了等,我希望大家開拓一下小思路。
除了直接賣貨,我們還有什么方法能賺錢?
聰明的朋友應該都猜到了。
貨不好賣了,那不如給賣貨人提供工具,賺有錢人的錢,不香嗎?
這里給大家舉兩個思路。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有個自媒體號叫【開店筆記】。
這號最早是發布在喜馬拉雅音頻上的,號主本身是個小店主,經歷過一次開店創業失敗后重整旗鼓,一邊開第二家店,一邊把開店的心得做成音頻,做出客源以后轉戰公眾號,如今夫妻二人收入千萬以上。
如果你實實在在去觀察下【開店筆記】的公眾號,你會發現他的文章都不長,沒有排版,圖片也很隨意,沒有 P 圖,甚至有時候用微信聊天記錄截圖一放就成為一篇推送發出來了。
如果你再實實在在去觀察下【開店筆記】的喜馬拉雅號,你就會發現他的音頻內容和公眾號文章內容是完全一致的,全是號主老陳自己錄制的,普通話也不標準,看得出來沒有專門訓練過口語表達。
這有些顛覆認知了,從主流排版、編序、整合上都不算特別突出,為什么能擁有這么大的用戶體量,得到這么多的認可?
我把這號拆解了一下,給大家看看。
這號為什么能做起來呢?
一、夠垂直
這號內容很垂直,聚焦于實體店創業。沒有公司,沒有編輯團隊,僅靠這對80 后夫妻一邊開甜品店,一邊更新自媒體內容。
所有的文章案例,不是自己開店的心得,就是社群里那些店主開店的心得匯總,你需要的開店的零零碎碎的小麻煩小問題,基本上都能在他的文章里找到影子。
認同度極高,且需求解決度極高,當需求足夠匹配的時候,你的號就不可或缺了。
二、夠堅持
你可以去看下,他們做了4年多的內容。
喜馬拉雅號是從2016 年 5 月 30 日開始運營的,同名的微信公眾號則是從半年后的2016 年 12 月 13 日開始運營的。
4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如果說4年,能夠實現財務自由,大部分人應該都覺得并不長吧。
如果說4年,每天都堅持更新,不停歇的日更,1460個日夜,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三、夠開拓
在音頻號做出了一定體量后,他們并沒有停止輸出。
從喜馬拉雅轉戰到公眾號,再轉戰到知乎,再轉賬到視頻號,他們從未停止夠。
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他們的內容分發。
當然,除了流量層面的開拓,他們還嘗試了更多業務的開拓。
除了扎根于一線,利用自媒體賺來的錢,一家一家去開分店。
在線上這塊的業務,除了自媒體號的運營,他們還有付費社群、知識星球、老陳收徒等等模塊的業務運營,多線開花,財源滾滾。
再舉第2個例子,就很貼合我身邊的故事,更加有說服力了。
上次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聽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朋友是混時尚圈的,做服裝搭配這塊。
但是每天除了本職工作以外,他堅持在朋友圈、ins、各種圖片類的app上每天更新一個服裝搭配案例或是技巧,然后導流到朋友圈。
到現在為止,堅持了2年半,堅持日更,堅持輸出,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
也就是今年,他在朋友圈發起了一個社群:2000元加入他的社群,就能收獲專業的服裝搭配建議,了解最新潮的服裝設計。
一推出,就賣出了2000份,在今年疫情最不景氣的時刻,收進40萬,而且很多會員還在推薦自己的朋友加入他的社群。
為什么他能成功呢?
2年多的日子里,每天從各大博主、設計師那里去整合最新的潮流素材,勤勤懇懇的日更,努力在各大平臺分發,從未停歇過。
價值才是付費的理由,當你的內容專業到讓人覺得離不開,割舍不掉的時候,付費就是水到渠成順其自然的事情。
說完這兩個例子,想再插個小案例。
阿龍自己也在做日更,但不是公眾號這個平臺。
公眾號是一周一更,只寫精華干貨。
知乎是一日一更甚至是一日兩更,堅持了兩個月。
當然知乎這輸出頻率,在知乎大V里不算高的,但這是視我的業余時間和輸出輸入精力來定的,保持這個更新頻率,我能產出干貨,且愿意堅持下去。
除了輸出,我也要倒逼自己去輸入。
每天晚上,我都需要一個小時的晚讀時間,一周看1-2本書,包含流量向、運營向、心理向、策劃向、傳記向各方面的書籍。
在文章、熱點上,我也會逼自己去做整合梳理。
眼見和知識都是積累起來的。
自己對自己嚴格一點,生活才會對你輕松一點。
所以呢,文末想再重申點啥呢?
怎樣才能抓住這個千萬的套利機會?
一、鍛煉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這對于每個人都很重要,是非常底層的基礎能力,人人都可以從現在開始練習,一定能讓你獲益;
二、保持持續輸出,長時間的輸出。
越分享,越幸運,越有收獲,會獲得意料之外的回報;
三、保持持續輸入,長時間的輸入。
輸出倒逼輸入,是非常好的一個自我提升的方法。沒內容可寫了,只能好好去學習;
四、用堅持打敗能力瓶頸。
日更一天、一個月,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都不難,最難的是什么呢?是幾年如一日。不論內容質量如何,這種堅持力就已經勝過 99% 的人;
五、保持真誠。
對用戶真誠、把干貨分享給用戶,才能收獲同樣的真誠。
六、找到一個適合自己、能力匹配的垂直領域,深耕。
努力成為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堅持在一個領域里輸出,一個人擅長的東西是有限的,時間也是有限的。雜學可以讓一個人的見識更廣泛,但只有專注和專業的輸出才能獲取用戶的信任。
找到同樣關注這個領域的那些人,服務這些人,已經足夠賺錢了。
這就和知識星球的 slogan 一樣,【連接 1000 個鐵桿粉絲】。
會有人問我,你開這個號幫大家開錢眼,對你有什么好處?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不可能把所有的商機都捕捉到,但我也希望自己能看到更多,學到更多,懂得更多。
機會降臨的時候,總會有人因為能力不夠,人脈不夠而無法捕捉到,這種遺憾不知道你們能否體會。
有資源,沒人脈,用不出來也涼拌。
有人脈,沒資源,萬千商機眼前盤。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梨,我們都拿出來交換一下,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口甘甜。
加微信有什么好處呢?
1、偷窺朋友圈日常干貨
2、朋友圈個人提問全盤解析(每篇都是精準千字文)
3、免費獲得一個有問必回的機會(一切難題必給干貨)
4、商業紅娘,免費對接人脈資源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阿龍私人微信:
如果你真的學到了東西,覺得本文不錯,關注掘金干貨筆記,給人生一個機會,可能進入從沒接觸過的思維和圈子。
發表評論: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