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高溫的情況下,食物怎么吃、怎么儲存才安全?
食物儲存過程中,有害物質逐漸生成,時間悄悄地走,食物也在悄悄的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陽光、氧氣、微生物都是食物變質的推手。營養物質會逐漸流失,一些有害物質會逐漸生成,致病菌還會借機大量繁殖,甚至產生極強的毒素。
蔬菜
蔬菜是健康的食物,但儲存不當的蔬菜卻可能成為亞硝酸鹽的重要來源。
蔬菜中含有較高水平的硝酸鹽,在存放過程中由于細菌活動會逐漸轉變成有毒的亞硝酸鹽。
時間和溫度都會使得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買回來的蔬菜(尤其是綠葉菜)如果沒有及時冷藏,常溫放置,隨著時間的推移,亞硝酸鹽含量會明顯上升。
適合現吃現買,存放時間不要超過 2 天。
高蛋白食物
這類食物營養豐富,是微生物的天堂,會滋生繁殖很多致病菌。除此之外,它們本身也在逐漸腐敗。
在氧氣的作用下,脂肪酸開始酸敗并產生促進衰老的自由基。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蛋白質逐漸分解,生成胺類物質及氨氣,產生腥臭氣和刺鼻的味道。胺類物質還會與食物中的亞硝酸鹽結合,形成致癌作用更強的亞硝胺。
及時冷藏、冷凍,不要常溫放置。
主食
糧谷類非常容易受潮霉變,像是玉米、大米、花生尤其容易招惹黃曲霉菌,它們所生成的黃曲霉毒素還非常耐高溫,是非常危險的致癌物。
家中的饅頭、面包、米飯,比較潮濕,也非常容易滋生霉菌,比如我不小心啃了幾口才發現的法棍。
干糧要防潮,熟食要冷凍。
變質食物中有很多致病菌
大自然當中有各種各樣的菌與我們共生在一起,它們在空氣里、食物表面甚至食物當中。
絕大多數細菌等微生物并不致病,還能反向幫助我們強健免疫功能。但有些致病菌就比較討厭了,遇到合適的溫度、營養豐富的環境就會大量滋生,還會生成有毒害的物質,威脅我們的健康。
致病菌有很多種,也不僅僅只感染一類食物,而是很多變質的食物中都會出現。
揪出一些著名的致病菌,大家一起認識下:
這樣做,減少食物中毒!
致病菌雖然總搞破壞,但可防可控。只要我們注重一些基本原則,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發生食物中毒的可能。
總原則:
1、合理安排收納方式,讓器皿、物品保持干燥、干凈,這樣可以盡量減少細菌滋生的可能。
2、從采買開始,就盡量做好計劃,不要產生太多的冗余。那樣既不環保、也不安全、還不健康。
3、采購回來的食物,要馬上冷藏、冷凍,不要丟在地上半天才想起來處理。
剩飯菜及時處理
需要提前預留的食物,在動筷子之前就要分裝打包,及時冷藏或冷凍??谒斨幸灿屑毦?,吃完再打包的食物,儲存時間會縮短。
泡發食物最好放冰箱
在夏季,泡發雜糧雜豆、腐竹、木耳等食物,最好放進冰箱里泡。泡發之前先把食材、器皿洗干凈,也能夠盡量減少微生物滋生,減少有害物生成。
涼拌菜盡量不要剩
涼拌菜所用到的食材一定要清洗干凈,添加醋、大蒜等調味品也可以幫助抑制細菌滋生,提升安全度。
涼拌菜盡量不要剩,及時冷藏也最多只留到下一頓,但不要隔夜再吃,尤其是加了肉類、豆制品的涼拌菜,更是要格外小心。
夏季市售涼拌菜本來就很容易變質,尤其是肉制品、豆制品,購買時就要仔細觀察詢問,買回家后更要即時食用。
生熟分開
家中的菜板、刀具、盛裝食材的碗一定要做到生熟分開,尤其是針對魚蝦、禽肉類,如果沒做到位還是有非常高的風險污染其他食物。
刀具案板之類的,盡量選擇外形差異比較明顯的,避免自己記不住而混用。
暫時不吃的食物及時冷藏
便利店的沙拉、三明治,一時間不吃的話,一定注意冷藏,不要早上買來就放辦公桌上等著中午吃。
像是豆漿等食品,短短幾個小時就會變質,要格外留意。
小心自制發酵食物
夏季自制發酵食物還是有些危險的,比如納豆、豆腐乳、水果酵素等等,非常容易生成有極強毒性的物質,食用過量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發達國家,每年約有 1/3 以上的人群感染食源性疾病。在中國,夏季是吃壞肚子的高發期。
偶爾吃壞肚子,別以為只是個小事兒。如果抵抗力比較低,很有可能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恢復,影響到此后幾個月甚至更久時間的消化吸收能力。
處理食物有時候我們確實會犯懶,但別忘記,我們最初的目的,不是為了好好吃飯,吃的更健康、更營養嗎?那就讓我們對生活細節給予更多的關注,遠離不新鮮的食物,每天都吃得新鮮。
發表評論: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