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在黔東南丹寨縣進行扶貧工作的杭州醫生張超已買好凱里南至杭州東的動車票,并打包好了行李,打算春節回家與家人短暫團聚,遺憾的是,2020年1月10日凌晨,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43歲的他沒能趕上這趟回家的列車……
張超是一名普通的援黔干部,他先后有兩次返回杭州的機會,但他每一次都選擇了“放棄”,義無反顧地“留下”。
“留下”的底氣是家人和單位的支持。張超有兩個孩子,小女兒才僅僅5歲。妻子和父母給了他最大的支持,義無反顧地將家務和帶娃的重責攬在了自己身上,幫他解決了“后顧之憂”。
“留下”更大的動力是熱愛。因為他知道,山區的群眾需要他、離不開他。他已把丹寨當成第二故鄉,與這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將生命奉獻給了自己最摯愛的醫療扶貧事業。他似苗嶺山鄉上的一顆明珠,把熾熱的光和熱無私地奉獻給了他心心相系的山區群眾。
時間說:“他三進丹寨,踐行為民情懷”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行醫幾十年來,張超始終把解除患者的痛苦看作是自己最高的追求。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白天黑夜,只要是患者的需要,他都隨叫隨到,有求必應,憑著優良的醫術和豐富的經驗,無數患者得到醫治。
2018年10月,張超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主動請纓投入東部支持西部的扶貧戰略,揣著為民情懷,他第一次踏入丹寨,開始為期30天的援丹工作。他下基層、訪群眾、走患者,與丹寨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019年5月,懷著樸素的愿望,他再次請纓踏入丹寨這片土地,圓他的醫療扶貧之夢。進入丹寨后,他謝絕組織為他安排條件較好的縣人民醫院,主動申請到條件較為艱苦的興仁鎮中心衛生院。
2019年10月底,掛職幫扶期滿。本來,張超可以回到杭州,與家人團聚。但他又一次選擇留在丹寨,因為他心里想,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好,他放不下患者,也放不下掛念著他的群眾,他想繼續踐行醫療扶貧的初心和使命。
2020年1月,張超已買好車票,凱里南至杭州東的動車票,打好了背包,打算春節回家與家人短暫團聚。遺憾的是,他卻沒有趕上這趟回家的列車……
同事說:“他帶來了先進醫療水平和理念”
在張超掛任興仁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前,基層衛生院因為技術水平有限,不能接收常見的心衰、糖尿病、高血壓等病人。
張超看到后心里很難受,他說:“我到興仁鎮,最關心的是如何提升衛生院的醫療水平,解決老百姓就近就醫問題?!?/span>
改變現狀,培訓醫師是關鍵。衛生院,張超是學科帶頭人,他對臨床醫師進行教學查房、規范病歷、診斷病情、傳授醫療技術等“手把手”的傳幫帶,有效傳輸了東部先進的醫療水平和理念。
說到張超“傳幫帶”給醫院帶來的變化,興仁鎮中心衛生院醫師們有深切感受。
陳培江醫師說:“張超副院長來了之后,我們跟他學到了很多糖尿病和急診急救等醫療知識和技術。有一次興仁鎮烏地村一村民從高樓摔下造成雙下肢骨折,張超副院長現場教會了我們如何先固定雙下肢后,再送醫院治療的方法。而之前,我們遇到這種情況往往都是束手無策?!?/span>
衛生院李有春說:“原先我們對糖尿病人,指導注射胰島素時,往往局限在一個范圍。張超副院長到來后,指導(我們要)擴大注射區域,并有序漸進,避免了腫塊的形成,減輕了病人的痛苦?!?/span>
臨床副院長龍昌偉感慨道:“以前糖尿病、高血壓等危重病人,我們不敢收,自從張超副院長來了之后,這種現狀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span>
到興仁鎮醫院半年多的時間里,張超對如何有效提高當地健康扶貧工作,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探索。
醫療質量是醫院生存之本。為提高醫療質量,把治院興院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全面提高醫院的綜合實力,張超積極為醫院建設出謀劃策,建立健全醫院醫療質量管理體系。
尤其可貴的是,只要有一點點空閑,他便跋山涉水,深入各村寨調研。在他第一次來丹寨的時候,他走村入戶,敲開一家家村民的大門,了解村里百姓的身體情況和醫療狀況,僅1個月時間就走訪了16個村,平均每2天就走過一個村。在他第二次來丹寨時,他繼續了這項未完成工作,同樣1個月完成了剩下16個村的走訪。
在與衛生院職工入村入組入戶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時,他發現部分村醫工作業務能力不強、積極性不高、工作打不開局面,他將濱江衛健工作的經驗做法帶到了丹寨,結合當地實際,經過認真思考,精心設計,和同事一起創造性提出了“三聯一體”管理模式(即:由相鄰的3-5個村聯為一體,組成一個工作組,每個小組選派業務能力強的村醫為組長,由各小組組長負責組織完成各組各項常規工作),并制定印發《興仁鎮中心衛生院“三聯一體”工作實施方案》。同時,張超積極組織“三聯一體”村醫培訓,由他親自開展的培訓多達10場,受培訓人數達到400人以上。
“三聯一體”工作的推動和實施,有效提升了村級醫療服務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大大提高了村醫的工作積極性,有力助推全鎮醫療健康扶貧工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如今,興仁鎮中心衛生院整體醫技水平有了新的飛躍和大的提升,當地老百姓紛紛選擇就近就地看病治療,有效解決了群眾就醫難的問題,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據統計,2019年度,興仁鎮中心衛生院門診病人16979人次,較上年度增長16.06%;住院病人1652人次,較上年度增長30.7%;業務收入較上年度增長55.26%。
鄉親們說:“他是杭州來的‘張神醫’”
業務上,張超精益求精,醫療技術過硬,是一名威望較高的醫療技術帶頭人;工作上,他一絲不茍、關心群眾,是一位救死扶傷,病員稱贊的好醫生。
張超常說,要當一名好醫生,除了扎實的臨床學科基礎、細致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愛心。自到興仁鎮中心衛生院以來,他扎根基層,無論白天夜晚,幾乎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都花在治病救人和業務指導上,且一直保持一種有序高效的工作狀態。正是憑著良好的技術和對病人極端負責的精神,贏得了病人贊譽。
興仁村二組楊再和老人,現年65歲,患膝關節慢性皮膚潰瘍,長期反復發作,多次到上級醫院治療但始終未能治愈。得知情況后,張超動員老人到鎮醫院來“試試看”。老人來了后,他悉心為其診斷病情,分析病因,精心制定治療方案。治療期間,他每天為老人清創換藥,噓寒問暖,鼓勵病人樹立信心。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管護,基本痊愈了,老人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臉,他逢人便夸遇到了杭州來的“張神醫”。
2019年12月,翻仰村一組21歲女孩李通銀,因外傷致淋巴管破裂入院。根據以往經驗,當地醫院對此類病情往往通過“切開引流”方式,進行創傷性手術治療。但張超在仔細研判病情后,提出了“抽液減壓包扎”的思路,避免了開刀手術帶來的創傷,這樣的方式更有利于淋巴管漏道的愈合。兩周內,張超親自為其手術5次,既治愈了女孩,又大大減輕了她的痛苦。
張超這種“醫者仁心”的精神深深觸動了全院的醫生。
一張椅子,就是張超的辦公地
“臨床是醫生最好的辦公地?!?/span>
興仁衛生院二樓,醫生辦公室。兩張辦公桌的旁邊,角落里靜靜地擺放著一張普遍的方木椅,沒有坐墊。而這里,就是張超最常出現的地點。
作為掛職副院長,衛生院給他配備了辦公室,但是張超使用寥寥,他最常出現的地方,就是臨床的問診科室?!皬埨蠋煾嬖V我們,只有不斷地去接觸病人,才能了解層出不窮的病癥,才能提高自己的醫術,更好地幫助病患?!迸d仁衛生院院長陳章見說,張超最常掛在口頭的話就是“臨床是醫生最好的辦公地?!彼沁@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平時只要有空,就一頭扎進問診室,坐在這張椅子上,不光自己為病人看病,還耐心地指導衛生院的醫生,將自己的心得傾囊相授。
椅子拉近的是他與當地醫生的距離。在興仁衛生院,從院長到醫生,張超是所有人口中的“張老師”.椅子拉近的是他與病患的距離。就是在這張椅子上,張超問診了一位又一位病人,幫助他們得到康復。
把每一個患者當成親人
“大爺,今天感覺怎么樣了,按時吃藥了吧?”現在,這樣的關切每天都發生在興仁衛生院里。
之前,院里并沒有巡房的先例,每天,醫生們通過短會,口頭匯報今天入院治療病人的病情。
張超來了之后,從自身做起,每天巡查所有病房,和每一位入院治療的病患面對面地交流病情,給予自己的專業解答和鼓勵。同時,在和病患的交流中,他還對隨行的醫生進行耐心的指點,傳授自己在醫術上的心得體會。久而久之,巡房便成了衛生院的慣例,作為一項制度每天雷打不動執行了下來。而且,沒有人對此有任何抱怨,反而積極主動地承攬任務?!巴ㄟ^巡房,拉近了與患者的距離,又提高了自己的醫術?!毙l生院醫生石澤兵說。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總結之年,對于興仁衛生院來說,要把更多的人派到村里摸底統計。人出去了,入院的患者并沒有減少。不推托每一個前來看病的患者,這是張超的原則。
作為留院的醫生,張超從不拒絕每一個找他看病的患者,哪怕過了下班時間。從去年年底以來,張超的接診量增長了3成以上。加班加點,主動承攬任務,為的就是讓同事放心,讓患者安心。
他總是說,總結就是為了更好的進步。為此,張超和同事們一起研究檔案,分析數據,尋找問題,為了完成重點工作,連續一個月主動放棄了雙休?!坝龅轿覀兗影?,哪怕不是他的事情,他也會留下來指導我們工作方法,幫助我們提高效率?!毙l生院副院長李澤梅說。
張醫生,一路走好!
發表評論: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